要制作富有“氛围感”的视频,Premiere Pro(PR)的核心技巧在于色彩调色、光影处理、转场设计和节奏把控。以下结合专业技巧和实用资源,为你梳理关键操作流程和进阶方法:
一、氛围感核心:调色技巧
氛围感视频的灵魂是色彩情绪的表达,分为两步操作:

1. 基础校正(还原真实)
曝光/对比度:在Lumetri颜色面板中,用“基本校正”调整高光(提亮氛围光效)、阴影(增加深邃感)、白色/黑色阶(增强层次)。
白平衡:用吸管工具点击画面中本应为白色的区域(如云朵、白墙),自动校正偏色问题,让画面回归自然色调 。
2. 风格化调色(营造氛围)
蓝橙色调:经典电影感配色。在“创意”选项卡加载LUT预设(如“Teal & Orange”),再通过“色相饱和度曲线”微调蓝/橙比例,突出冷暖对比 。
低饱和度+柔焦:降低“自然饱和度”保留主体色彩,用“晕影”功能(Lumetri面板)或叠加柔光图层(混合模式选“滤色”),营造朦胧梦境感 。
复古胶片:添加颗粒噪点(Lumetri面板→“胶片颗粒”),配合“RGB曲线”轻微分离红/蓝通道,模拟胶片色调 。
? 二、氛围感转场:无缝衔接技巧
自然转场能强化情绪流动:
1. 匹配剪辑(Match Cut)
相似运动:前镜头抬手,后镜头接另一场景的抬手动作,动作方向一致。
形状/色彩匹配:如圆形路灯转场到落日,或红色衣服切至红色霓虹灯 。
2. 高级转场预设应用
光影遮罩:用“调整图层”添加光线扫过转场(预设如“Light Leaks”),模拟镜头眩光。
水墨晕染:搜索“Ink Transition”模板,适合古风或回忆片段 。
故障特效:使用“RGB移位”+“波形变形”效果,制造赛博朋克风断裂感(教程见)。
3. 自然过渡技巧
交叉溶解(Ctrl+D):基础但万能的叠化,时长0.5-1秒为宜。
L-cut/J-cut:声音先入或后出,如海浪声延续到下一场景,增强连贯性 。
三、光影与特效:点睛之笔
1. 光影强化
漏光效果:新建黑色图层→用“椭圆蒙版”抠出光斑→羽化边缘→混合模式选“屏幕”,叠加到画面 。
光线粒子:下载光效素材(如“Light Flares”),叠加后调整不透明度,模拟丁达尔效应。
2. 动态文字与遮罩
手写动画:用“钢笔路径”跟踪文字笔画,逐帧K关键帧 。
蒙版跟踪:用“不透明度蒙版”圈出人物,背景叠加星空或流动纹理,制造“人物出圈”效果(教程见)。
?? 四、基础操作与效率技巧
| 功能 | 快捷键/操作 | 用途 |
|-|-|--|
| 波纹删除 | `Shift+Delete` | 删除片段并自动闭合空隙 |
| 批量粘贴属性 | `Ctrl+Alt+V` | 统一多段素材的调色/特效参数 |
| 关键帧缓入缓出 | 右键关键帧→“缓入”/“缓出” | 让运动更自然(如文字淡入) |
| 嵌套序列 | 右键素材→“嵌套” | 简化复杂效果(如多图层动画) |
| 渲染红线区域 | 按`Enter`键 | 解决预览卡顿问题 |
五、学习资源推荐
1. 教程精选
新手系统课:[PR CC2019入门到精通](含旅拍剪辑、调色实战)。
进阶技巧:B站UP主“陈浸式陈三岁”的[氛围感片头教程](蓝橙调色+粒子转场)。
2. 素材与预设
免费模板:[CG资源网](光效/水墨转场、电影调色LUT)。
调色预设包:Phantom_Rec709_Gamma(低对比电影风)。
学习路径建议:
mermaid
graph LR
A[基础操作] --> B(色彩校正)
B --> C(风格化调色)
C --> D{氛围强化}
D --> E[光影特效]
D --> F[无缝转场]
D --> G[动态文字]
E & F & G --> H[成片输出]
> 关键提示:氛围感视频需避免过度堆砌特效,统一色调+精准节奏更重要。首次尝试可从“蓝橙电影感”或“低饱和柔焦”风格入手,用调整图层非破坏性编辑,便于反复调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