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关于上海老年女性(俗称“阿婆”)参与视频剪辑活动的综合信息,涵盖典型案例、学习途径、社会支持及注意事项:
一、典型案例:上海阿婆的视频创作故事
1. 周黛园(67岁,金山张堰镇)

账号名称:雨娇雨乐(寓教于乐谐音)。
创作内容:聚焦张堰镇历史人文,如地名由来、老建筑故事、中医陆树人传记等,结合珍贵老照片与史料二次创作。
成果:抖音发布261个作品(获赞3.8万),视频号发布182条内容,吸引离乡居民共鸣。
学习路径:通过社区老年技能培训课初学剪辑,自学结合请教年轻人,逐步掌握手机剪辑技巧。
2. 朱锦沁(86岁,鼠疫防治专家)
账号名称:多肉不老松。
创作内容:分享流行病学工作经历、豁达生死观(如“病重不抢救”视频获50万点赞),被赞“人间清醒”。
背景:北大医学部毕业,青海防治鼠疫40年,退休后回沪养老。
3. 邱阿姨(68岁,抖音爱好者)
创作场景:活跃于前滩太古里、黄金城道等网红地,拍摄时尚大片与生活片段。
设备投入:自购三脚架、古装服饰,追求“上镜效果”,孙女调侃其“为发抖音买水果篮”。
? 二、适老剪辑工具与学习途径
推荐软件(操作简易、功能实用):
| 软件名称 | 适用人群 | 特点 | 参考来源 |
|--|--|--|--|
| 会声会影 | 零基础/老年班教学 | 北邮老年大学指定软件,50+轨道编辑,预置150+转场/130+滤镜,智能分割素材。 | |
| 剪映 | 手机用户/初学者 | 基础剪辑功能(分割、倒放、字幕),集成于抖音生态,社区教程丰富。 | |
| 万兴喵影 | 需在线素材者 | 素材库庞大,但VIP内容需额外付费(45元/月)。 | |
学习渠道:
社区课程:
宝山顾村镇、徐汇湖南街道开设免费剪辑课,手把手教学(如古诗朗诵视频制作)。
松江区“老友数申活”短视频大赛(2025年)鼓励提交AI辅助作品(如修复老照片)。
线上资源:
会声会影官网提供免费教程库与老年班直播课。
“上海老年人智慧学习营”推出《玩转短视频剪辑》交互课程。
三、社会支持与公益活动
1. 赛事与展览
上海市慈善基金会:2023年举办社区老年人短视频大赛,300余人参赛,主题含“防范金融风险”“社区美好”。
虹口区短视频大赛(2023年):设市级一等奖5000元奖金,鼓励记录“数字生活场景”。
2. 反诈警示
警惕“无门槛剪辑课”骗局(如“彦君科技”团伙谎称“包粉丝、月入过万”,实则售卖劣质课程与僵尸粉),上海警方2024年捣毁相关团伙。
3. 数字素养提升
课程设计注重防骗教育(如识别AI伪造的“专家”视频),避免老年人被迷信、伪科学内容误导。
?? 四、挑战与建议
内容风险:部分短视频传播“老人长寿克子孙”等谬论,致心理伤害(如89岁奶奶服药过量悲剧)。需平台加强伪科学标识,家人协助筛选内容。
技术门槛:老年人常遇操作困惑(如机型差异、功能复杂),建议选择社区线下课或适老软件(如会声会影的动图指引功能)。
代际支持:子女可引导使用AI工具(如DeepSeek写祝福、规划旅行),既提升创作效率,也增进陪伴。
五、总结
上海阿婆们通过视频剪辑记录历史、表达态度、连接社会,展现了数字时代的“银发创造力”。在政策与社区支持下,她们逐步跨越数字鸿沟,但也需警惕网络风险。未来适老剪辑工具优化(如语音控制、AI辅助)、内容安全监管及代际协作,将是关键发展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