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“PS”(Adobe Photoshop)还是“AI”(此处指AI智能抠图工具)进行抠图,取决于具体需求、使用场景及专业程度。以下是综合对比分析:
? 一、抠图效率与易用性
1. AI智能抠图工具(如Remove.bg、Figma AI等)

优势:
一键操作:上传图片即可自动识别主体,无需手动描边,处理速度快(通常5-30秒)。
零门槛:适合新手或非专业人士,无需学习复杂工具(如PS的通道、钢笔工具)。
毛发级精度:现代AI工具(如Remove.bg、PhotoRoom)能精准处理发丝、透明物体等复杂边缘。
局限:
复杂场景(如主体与背景颜色相近、半透明物体)可能需手动微调。
免费版通常有分辨率或水印限制(如Remove.bg免费版仅支持625×400像素)。
2. Photoshop(PS)
优势:
精细控制:提供通道抠图、钢笔工具、选择并遮住等功能,可处理极端复杂场景(如烟雾、玻璃杯)。
非破坏性编辑:通过图层蒙版随时调整抠图效果,保留原图完整性。
局限:
学习成本高:需掌握工具使用技巧(如钢笔路径绘制、通道调整),新手需大量练习。
耗时较长:精细抠图可能需30分钟至1小时。
二、适用场景对比
| 场景 | 推荐工具 | 原因 |
|-|-|--|
| 简单背景/标准主体 | AI工具(如Remove.bg) | 一键完成,效率极高,效果接近人工PS 。 |
| 毛发/半透明物体 | PS或高级AI工具 | PS的“选择并遮住”可细化发丝;AI工具(如鲜艺AI)优化了毛发处理。 |
| 商业设计/印刷输出 | PS | 支持高分辨率(300 PPI)、无损编辑,满足专业印刷标准。 |
| 批量抠图需求 | AI工具 | 支持批量处理(如Remove.bg API),远快于PS手动操作。 |
| 矢量图形抠图 | Adobe Illustrator | 基于路径的抠图可无限放大不失真,适合Logo、图标。 |
> PS抠图技巧:
快速抠图:用“选择→主体”自动识别主体,再微调边缘。
精细抠图:用“钢笔工具+通道抠图”处理复杂轮廓,结合“高斯模糊”优化背景过渡。
?? 三、专业建议
1. 优先选AI工具的场景:
时间紧迫、无PS基础(如电商产品图、证件照)。
需批量处理或API集成(如电商平台自动抠图)。
2. 优先选PS的场景:
商业级设计(如海报、印刷品),需绝对精度和创意控制。
处理特殊元素(如透明物体、复杂光影),AI工具难以替代。
3. 组合使用效果更佳:
AI+PS协作:用AI完成基础抠图,导入PS微调细节(如发丝、边缘柔化)。
Illustrator辅助:若需矢量输出(如Logo),用Illustrator抠图后导出路径。
四、总结
效率与易用性:AI工具碾压式胜出,尤其对新手和日常需求。
精度与灵活性:PS仍是天花板,适合专业设计师处理高难度场景。
未来趋势:AI正逼近PS的精度(如Adobe Sensei已集成至PS 2020),但复杂创意仍需人工干预。
工具推荐:
新手/效率党:Remove.bg(在线免费)、PhotoRoom(移动端)。
设计师:PS(精细编辑)+ Figma AI(辅助毛发处理)。
矢量需求:Illustrator(路径抠图)。